5月29日上午,我院全体一行陆续集结在沈家门墩头客运码头,乘坐“蚂蚁岛号”红色客船顺利抵达蚂蚁岛。从轮渡下来,一眼望去,便可看到“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12个大字。小朋友们对未知的环境充满了好奇感,个个兴奋不已。这座最初仅有2平方公里的海岛,经历了筚路蓝缕、自力更生的生产自救,普通而勤劳的渔民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书写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凝练出12字的蚂蚁岛精神。

上个世纪80年代,一首《军港之夜》响彻祖国的大街小巷,这首动听的歌曲就是马金星在蚂蚁岛体验生活期间所作,第一站我们就去参观了歌曲的创作地。随后我们便去参观了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现在的人民公社旧址,虽已被镀上了岁月的痕迹,但却依旧留着满屋的故事,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时刻不忘初心。除了现场讲授参观之外,大家在渔嫂们手把手的教学下,一起织渔网、搓草绳。体验当年蚂蚁岛妇女搓了12万斤草绳时艰苦奋斗的精神。织渔网的场景已难得一见,织渔网的手艺,也仅存于老一辈人手中,面临失传的境地。小朋友们和“大朋友们”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体验的不仅是一个技巧,一门手艺,更是文化的传承,精神的传递。

让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纪录片《在人民公社的道路上》,动态地见证了蚂蚁岛的历史。还有亲身见证了和新中国共同成长史的蚂蚁岛老党员阿婆给我们讲述当年的过往。阿婆回忆“愚公移山”的艰辛,情绪不免有些激动,往昔场景历历在目,冬天下雪,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吃的饭是冰冷的,喝的水是冰冷的….那时的条件是真的苦,但是为了响应号召,大家选择迎难而上。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将在座的所有人都拉回到那个久远的年代。现在的孩子们都生活在富足、安逸的环境里,更需要认识到这种可贵的蚂蚁岛精神,激励自我在逆境中不断成长,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
走在三八海塘上,在缺乏大型建筑机械的年代里,一群女人靠着肩挑手提,筑起的千米海塘。大家不经感慨,这是付出了多少的心血、汗水,吃了多少苦才筑就起的“超级工程”。她们风华正茂的岁月,巾帼不让须眉,留在了历史里也永远留存在这条海塘上。
一早上的红色之旅在大家体验摇橹船中接近尾声,为每一位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蚂蚁精神不仅没有过时,更要继续发扬光大。老一辈的积淀,风雨故事激励着我们更应该奋发向上,勇于拼搏。时光飞逝,从一穷二白的贫瘠小岛,逆袭成为全国渔区的先进典范。数十载风雨春秋,小岛发展的背后是每一个平凡人们的付出与努力,是历史,也是他们青春的故事。


午饭后,扬帆集团蔡总亲自迎接,带我们参观扬帆集团下属浙江东海岸船业有限公司承建的7800车位汽车滚装船(PCTC)系列船“GRANDE HOUSTON”号。这艘船总长199.9米,实际可装载7800辆轿车。在小朋友们的眼里,船可能就是电视上那么大,是画本里那么大,是现实生活中的渔船、客船那么大,当真正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这么一艘“巨大的船”,别说小朋友,就连“大朋友们”也叹为观止。扬帆集团自主研发、设计的高附价值船型,也开创了这类船型由国内船厂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先河,专业人员们在船舱里边看边互相交流该船的设计新颖之处,特别是结构的处理上,对此次的参观收获颇丰,都纷纷表示在以后船舶设计中要吸取优秀的设计理念,不断创新,有更好的突破。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在新时代,作为虾皮之乡、船舶制造重地的蚂蚁岛,挺立潮头,海岛的变迁,始终跟紧社会发展的步伐,是时代前行的真实写照。它带给我们的不光是感动,还有精神上的鼓舞和振奋。少年强则国强,通过红色教育,将一颗颗爱国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灵之中,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励我们从中汲取奋进的营养,以拼搏精神投身到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的建设中,砥砺前行。